戀愛心理學:從依附理論探討伴侶相處之道 The School of Life Taipei 人生學校

20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學問卷最早刊登於1985年7月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地方報《落磯山新聞報》上兩位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辛蒂.哈珊和飛利浦.薛佛製作了一份問卷他們請讀者從三個選項中勾選出最符合自己在愛情裏的敘述如果你渴望更和諧的感情生活那你也該做做看這個測驗選項A:我覺得和其他人相處很自在並能很容易與他們建立互信關係我不怕被拋棄,也不怕伴侶太黏我選項B:我很想親近對方,但對方似乎不願意我常常懷疑另一半不夠愛我或甚至不想跟我在一起我想要無時無刻黏着他有時卻造成反效果選項C:靠近他人使我不自在我不輕易相信,也不依賴對方和對方太親近使我很焦慮每當對方要求更親密的互動時,都會讓我備感壓力你屬於A,B還是C呢?事實上,這三種選項所討論的互動型態 來自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50和60年代提出的依附理論中的三種依附型態選項A對應的是「安全型依附」這類型的人代表,你和伴侶能互愛互信選項B是所謂的「焦慮型依附」這類型的人渴望被愛,卻常常患得患失他們會用激烈的手段掩飾不安,卻使得感情容易觸礁選項C則是「逃避型依附」這類型的人為了避免在感情中受傷因此習慣獨處和隱藏情緒通常不會有人認真看待報紙的心理測驗但哈珊和薛佛的問卷卻引來大量的關注若你想增進伴侶間的感情首先就得認知自己是屬於哪種依附類型這樣才能對症下藥,不至落入情感的負面循環裏接下來,我們需要做一些練習因為一半以上的人在感情中都缺乏安全感我們不是屬於「逃避型」就是「焦慮型」依附複雜的是,若對方恰好是跟你相反的依附型態隨着相處,會加劇雙方的不安全感與防備心這裏列出了一份清單上面寫着「逃避型」和「焦慮型」伴侶該注意的事:若你是逃避型人格,遇到了焦慮型的伴侶你應該時常核對自己的情緒界線,適可而止尤其是當對方想要和好的時候試想一下你在什麼情況下才願意與他人C發生親密關係?
你可能對擁抱或親吻感到不安,甚至需關燈才願意嘗試注意自己是如何扼殺一段親密關係敞開心房,正視你的不安和需求回想一下,是不是因為曾在愛情中受創而封閉自我並檢視你是如何武裝自己,避免再次受傷你受了傷,但你不需武裝自己告訴自己,之前的事情都過去了把過去的悲傷投射到現在的感情上是沒有必要的表面上,你會覺得另一半咄咄逼人或無理取鬧其實他內心很難過他只是不懂如何用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他其實是想要你的關心,才會如此激動別去計較對方說了什麼他只是刀子口豆腐心假如他攻擊你,只是因為他渴望被愛此時請你克服恐懼消除伴侶的不安並耐心解釋:你永遠是他的避風港若你是焦慮型,但碰到逃避型伴侶有一件事你必須銘記在心:事情絕對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糟有時對方沈默,並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不愛你了有時他保持距離,也不代表是在疏遠你他只是需要個人空間,來保持關係中的平衡另一方面,你渴望親密是很正常的 並不是你瘋了,或是缺乏安全感但有時你會過於要求對方因此造成衝突或使關係惡化這樣的表達方式會讓對方感覺被冒犯也多了不必要的情緒你必須循序漸進並在要求的同時,給予對方一點空間你的另一半並沒有惡意,也不是怪人他可能只是像你一樣,在感情上受過傷但這都是很正常的世界上有40%的人都跟你們一樣是逃避型或焦慮型人格瞭解自己是屬於哪種依附類型是認識自己的第一步接下來,你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無論你是逃避型或焦慮型都要學會管理情緒並揮別過去如此一來才能給自己一個機會與別人建立美好的親密關係人生學校出版的 "Relationships" 以逗趣詼諧的語調引導我們了解感情中重要的議題建立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其實不需要靠運氣了解更多,請點擊上述連結